现在虽然已经有不少爸爸妈妈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,但学习家庭教育常识的爸爸妈妈依然不多。不少人在教育孩子时,还沿袭着上一辈人的传统教育办法,跟孩子讲大道理,或者动手揍孩子一顿,这类错误的办法不只对孩子的成长没好处,甚至还会干扰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教育孩子子十不准十需要
十不准:
1、不准打骂孩子。
2、不准过于过分娇纵孩子。
3、不准过分期望孩子。
4、不准让孩子过度依靠爸爸妈妈。
5、不准让孩子过度劳累。
6、不准让孩子沉迷于电子商品。
7、不准让孩子忽略健康饮食和运动。
8、不准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。
9、不准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。
10、不准剥夺孩子的自由。
十需要:
1、要循循善诱,不要急于求成。
常言道:十年树木百年树人。培养教育孩子不可急功近利,不可急躁,要按部就班慢慢引导,培养孩子是个漫长系统的工程,需要学会火候“煨炖”而不是“速食”,欲速则不达。
2、要言传身教,不要指手画脚。
但凡需要孩子做到的事,爸爸妈妈需要以身作则,事必躬亲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自己都不愿作的事需要孩子去作何尝能有说服力。知其不可而为之会事与愿违。
3、要和蔼可亲,不要声色俱厉。
与孩子说话要心平气和,尽管孩子做错了事,也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吼大叫,要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,成效会更佳,会达到预期的目的。办法得当定会事半功倍。
4、要平等互敬,不要居高临下。
孩子虽小但一定是家庭的成员,所以要平等相待,给孩子发言权。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要减少“高度”,不要父母制,不要凌驾于孩子之上,不管我们的话是不是正确,一味地需要孩子百依百顺,孩子会有逆反心理。久而久之孩子会口服心不服。哪儿有“压迫”哪儿就有反抗,尊重孩子就是维护我们的尊严。爸爸妈妈有尊严孩子才会心甘情愿折服。
5、要因地制宜,不要盲目随波逐流。
当今社会校内校外地上“地下”各类辅导班数不胜数。不要盲目投资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,辅导并不是多多益善,要再三考虑依据自己孩子的兴趣喜好,为孩子打开一扇常识之窗。让孩子感兴趣赏析窗外的“风景”。感兴趣才能把所见所闻珍藏在心里。
6、要删繁就(简)减,不要施加重压。
爸爸妈妈应该作孩子的调压器,适合为孩子减压,做到适可而止,适度而止。要劳逸结合。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,给孩子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。拓宽孩子的思维开阔视线,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多实践,能力比分数要紧得多。
7、要为人师表,不要放任我们的言行。
爸爸妈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。我们的言行无声无息地隐藏在孩子的视线中,在孩子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,孩子在家庭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成长,所以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忘了“师道尊严”啊!切记:孩子长大后就成了你。
8,要尽心尽力,不要尽“薪”尽力。
把对孩子的期望寄托于资金之上是一种畸型教育。并不是是投资就能换来孩子的好成绩好品格,可怜天下爸爸妈妈“薪”,所以尽“薪”不如尽“心”啊!为了孩子的前途还是尽心尽力吧!
9、要持之以恒,不要半途而废。
培养教育孩子要从一点一滴做起,要从自己做起。孩子是家庭中的一颗期望的幼苗,需要爸爸妈妈精心地呵护培育,润物细无声地注入心血,细心地察看长势不断剪枝,方能成长为参天大树。
10、要未雨绸缪,不要“亡羊补牢”。
早期教育不单纯是提升孩子的智商,更要紧的是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和正确的生活观。与其“亡羊补牢”一筹莫展,乞哀告怜,发出一声叹息,不如未雨绸缪,“防患于未然”。用心血浇灌孩子的成长吧!
教育孩子的办法有什么?
1、用心聆听
当孩子与父母交流时,要用心聆听孩子讲话,不要打断孩子或者是催促孩子讲话,如此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和被关心。在孩子晚上上床休息时或者在去学校的路途中,是倾听的最好时刻。
2、舍弃完美主义
父母都期望孩子成龙成凤,所以对孩子每个方面的需要也都比较严格,任何事都需要孩子做的非常完美,父母不可以一味的追求完美,要擅长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,激起孩子的学习力和潜能。
3、给孩子表演的舞台
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天分,父母要尽量的去伴随孩子去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,给孩子一个表演的舞台,有句话说的好,要想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,就要蹲下来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去看世界,这就是需要父母去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历程的事情。
4、常常拥抱
父母可常常性的给予孩子一个拥抱,常常拥抱可抚慰孩子不安的情绪,使孩子变的活泼自信,还可以给予孩子非常大的鼓励。
教育孩子时容易进入的误区:
1、喜欢与孩子讨价还价
有的父母自己就缺少规则意识,在处置问题的时候,分不了解什么是可以民主讨论,什么是需要坚持的原则和底线的,任何事都可以讨价还价,虽然表面上看是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认同,但却导致了孩子对于规则的错误认知,孩子会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进行商量的空间,只须讨价还价,就能改变规则,达成我们的利益,这种思维会让孩子的内心缺少自我约束,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。
2、设定规则却又随便妥协
大部分的父母都了解制定标准的重要程度,但在实质实行的过程中,却一直比较容易就妥协,在引导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常常表现得非常纠结,每次都是在设定规则和打破规则中循环往复,特别是当孩子发现一些特别好办法,譬如哭闹。父母就会妥协,那样孩子就会频繁的以此来胁迫父母,假如父母有所妥协,那样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就会被持续的放大,最后导致很难留住的局面。
3、传统的打击式教育
不少父母在孩子面前一直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权威的欲望,喜欢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居高临下的训斥孩子,常以“我是你妈,我是你爸”,你就得听我的,孩子不服从或者是没达到我们的需要,就开始各种指责,甚至会口不择言地进行人身攻击,这是对孩子缺少理解和尊重的表现,忽略孩子想法和心理的状况,如此就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。